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记笔记的方法

来源: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4465 《我阅读科研文献的一些做法》 科学网-孙尉翔的博客,原文已删除orz
========摘抄开始=========

3.2 记笔记的方法

成百上篇的文献,就算非主流的统统不读,还是要读很多篇,读了都怎么记住呢?一定要记笔记。要正而八经地准备一本又大又厚的笔记本。而且对笔记本的使用也要系统化。

做一个课题,你可能要阅读不止一个领域的文献(也就是不止一个数据库)。比如我,就既要看聚丙烯酸、聚电解质方面,又要看凝胶化和流变方面,涉及到两个数据库。同时,我还要看书学习张量分析,看书也要记笔记。如何用一本笔记本,记三个领域的东西呢?很多同学就把笔记本分成三部分,第二和第三部分是从中间记起的。但是由于你不能预计每个部分的用量,以及你看每一部分所花的时间,因此总会有一部分记得特别多,把笔记本的其中三分之一用完了,另外的两个三分之一还有很多空白。这样的使用方法非常不科学!我的做法,可以在笔记本上从头记到尾,三个部分的笔记在空间上没有区分开,但是在逻辑上是区分开的,一直记到笔记本的最后一页。

首先,笔记本的开头两页留出来,用作目录用。从第三页开始,你就记某一方面的笔记。例如,恰好我是先看流变学方面的文献的,于是第三页开始记流变学方面的笔记,在该页写一个类似"流变学笔记"之类的几个大字以示开始,并在页边角上编上页码"1",以后你每写到新的一页,都顺便给该页编上页码。现在,笔记本开头用作目录的那一页就可以写上"流变学笔记——1"了。如果我看了几天流变学,笔记记到了第14页,这时我又看聚电解质方面的文献,那就从第15页开始,写上"聚电解质笔记"几个大字,直接开始记,同时笔记本开头的目录就可以加上"聚电解质笔记——15"。别忘了在第14页末尾加上"下转 页"的字样,"页"字之前留个空白。将来如果我又回头看流变学的文献,但是聚电解质的笔记记到了第41页,那就在第42页开头写上"上接第14页",接着就直接记流变学的笔记,同时别忘了在第14页末尾的"页"字之前的空白填上"42"。按照以上的方法,你可以爱看什么文献就记什么笔记,而每一个方面的笔记都可以从笔记本的目录找到起始页,通过"下转""上接"的方式形成连续的整体。这样就算你有十个方面不同的笔记都可以在一个笔记本里搞定。一个笔记本写完了,就换一个新的笔记本,给笔记本编上号"笔记本1""笔记本2",老笔记本上每个方面的笔记的"下转""上接"只要加上新笔记本的编号就行了。

========摘抄结束=========

很早就看了这篇文章,不过当时没标记,只记得对这个链表式笔记惊为天人——我写了几页就惨遭废弃的本子在家里可以堆到椅子面那么高。不过具体实现方式总是记不太清楚。
前两天单位发了工作笔记,据说记满一本可以凭旧本子领新的。 So ,从 Google Reader 里搜出来了上文的尸体。

不动笔墨不读书。但是怎么节约本子又容易找到需要的东西,就绝对是学问了。把学习笔记的算法移植到工作笔记上,看起来相当有挑战性。
引文用的是双向链表结构,随机访问性能比较差,这是纸面不是 Google Reader ,明明记过就是翻不出来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工作中火烧眉毛着急的时候。记录按照时间顺序,切换主题的最小单位是页,当需要频繁切换,切换造成的空白和跳转的时间精力开销可能超出可以接受的程度。
另外工作笔记和读书笔记的不同之一是工作笔记大都没有机会坐下来慢慢折腾,更多的是潦草的随手一记。如何跟 GTD 结合减少健忘和老年痴呆造成的损失,如何跟电脑、手机、软件以及在线服务相结合……都是很有趣的、值得研究和折腾的题目。

反正我工作笔记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小本子,但是主要记录工作中用的知识资料,备忘之类的……被忘了比较常见。大本子作为单纯的学习笔记也不坏,就怕明目张胆写多了跟工作无关的东西到时候人家不肯给我换新的orz

ps: 突然想起来,某些平常的经验总结应该及时整理输入电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从网上搜到答案可以抄在本子上(再不济打印一份粘贴也不麻烦哪……囧),一方面录入和抄写可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留备份便于查找。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