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不要票,有古董电话墙和慢递。二楼三楼门票 50 元,送 50 元长途电话卡。讲解 20 元,姑娘挺可爱的。这里是联通的地盘哦=w=
汉高祖在秦朝当亭长,亭是邮电所兼派出所。
烽火戏诸侯也拿来说……
明初设置的浮山所全称浮山备御千户所,归即墨鳌山卫管辖。
通信最早都是军用的。
邮电一直分分合合。
清末的接线员都是男的,民国时就有男有女,而且是高知金领。
电报小游戏好可爱,熟悉一下就比较快,对普通人来说困难在于译码吧。每天做这个可真是枯燥,我认识一个阿姨以前就是专职搞这个的,真是令人敬佩。
德国那时候的明信片好小。
德占时期发往欧洲的电报每个字 2.4 墨西哥银元。
古力盖是德语音译,外地只叫井盖。
邮电通信权是主权的一部分呢

日本邮袋上写的是"尺素",下面画着鱼。


插线的交换机有触手系的感觉……
赵鲁玉是牛人。

历书页眉有哈德门广告,还夹了邮电的宣传。
孔祥熙当过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办公室题字"声应气求"倒是应景。
青岛曾经是直辖市呢……


投考邮局还有辅导书!

我觉得内容很有趣,于是人肉 OCR 了一把。
青岛民众读本(青岛市教育局出版,1936)
第十八页:
练习三
读的:
一、政府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二种。
二、公民的资格,法律上有明白的规定。
三、国民有守法、纳税、当兵和教育子女的义务。
四、国民的权利,分公权和私权二种。
五、地方自治办好了,人民便能安居乐业。
字句重组:(以上五句话句内乱序排列,略)
第十九页:
第十六课 青岛的历史
青岛百年前,荒凉几渔村,
明清尝设防,保我东海门。
光绪念四年,德人来经营。
民国三年冬,日本又占领。
直到十一年,才归我统治,
先叫胶澳区,后改青岛市。
官民共一心,建设从此始。
(小字)问题:青岛于何年收回?
(页面下半部分为生字注音,略)
悲摧的网通啊~尤其是奥运通信保障那块,网通字样自然是没有的……

隐约的“中国网通CNC”,看见了吗?
讲解姑娘讲的八卦:
民国时拍电报一个字0.68鹰洋,合现在一百多块。
这个楼建起来的时候就铺了地板。建国之后在那上面又铺了一层。改建成博物馆的时候把上面这层拆掉,发现了不少老票据,正好拿来展出。
一楼有一块地砖是德国时期的,讲解的姑娘说擦地的时候能感觉到那块砖特别滑,别的砖就发涩。
我在慢慢记笔记拍照片的时候碰到一个来参观的老爷爷,听口音是威海一带的,也许是外婆的同乡。老人家精神矍铄,一眼就认出赵鲁玉,对叛徒王复元大声喊打。
感想:
要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努力工作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