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篇童话,主角被教导说看到有人讲经,不管是哪个信仰的,都要进去用心听,这样就能获得幸福——主角这么做了之后因为一连串巧合而的确幸福了。我后来再也没找到这个故事,但是接触到各种信仰中比较有理论水平和有格调的人和他们的言论(不是"不信就要下地狱"那种的),的确常常很有收获。后来学习了一些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很多方法和思想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看完了《如何为你的孩子祷告》 http://www.livingwater4u.com/reader/b_PrayForChild/index.html 会开青蒿素治疟疾、青霉素治肺炎的巫医往往还兼任心理医生,更好过单纯跳大神的。被身边的低端狂信基督徒搞得鸡犬不宁的倒霉蛋们,给他们推荐本书,让他们的神当他们的心理医生吧(
这本书里唯一危险的、绝对不要模仿的是作者提到她让孩子一次性吃掉一百多片被孩子陆续藏起来的维生素药片。水溶性维生素这么大剂量都可能出问题,如果是含有脂溶性维生素的复合维生素片,很可能会出大问题。——仔细看了一下,作者没说孩子是怎么选的,大概是孩子选择悔过,没把药片吃下去。如果是我的话明知道要出问题我更不可能放过这种机会,绝对会把药片都吃下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多好。
信仰的力量可以减轻焦虑,从而以比较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日常生活(孩子可以比较少被父母的精神压力影响,少被迁怒,从而有正常的精神成长环境)。
共同的祷告(这是一种社会活动,可以说心里话,但是不会恶语相向)可以向孩子传达父母的爱和关心(多少熊孩子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而捣蛋)。
学会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果在祷告中能意识到这一点,在生活中也不可能不意识到这一点,这样的父母的孩子会很幸运)。
书中提到的"思考该向神祷告什么"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第三方视角,让父母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把自己的意愿从对孩子的爱中剥离出来,剩下的比较客观的期待,可以是"预期的自我实现"。
正确的社团(小组祷告)可以传播正确的思维方法。
"当应允尚未来到时……不要活在负面的情绪和愧疚中,这样的情绪会使你与神隔绝。要坦诚地把自己所有的感觉告诉他"这是有利于精神健康的宣泄。
宗教曾经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而它的退出给了他们这部分个人自由。
美国的《2010宗教自由报告》中国部分提到"2005年,外交部称父母可以指导18岁以下儿童拥有宗教信仰且他们可以参加宗教活动。"不过,以社区为单位让未成年的孩子融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虔诚信仰,在国内是违法的——虔诚信仰共产主义除外。
"魔鬼对年轻人的诡计之一,就是让他们和别人相比,把自己判定为有缺陷,然后全心全意想成为不是自己的别人。"
最近在看马基雅维里的书。基督徒式的虔诚善良很好,只是不符合政治家所需要的特质而已。
"我们也为孩子的每一次伤风、流行性感冒、发烧、受伤祷告,主总是回答了。当然,孩子若有需要看病时,我们决不会迟疑不带他们去看医生,因为知道神也借着医生医治我们。……重点是要先祷告,若有必要就去看医生,然后当我们痊愈时,就不会质问或怀疑了。"
"一箪食,一瓢饮"的复圣公颜回死于营养不良。神可以指导你做,但是你得自己亲手做——比如给孩子的营养健康的饮食。而什么是营养均衡,看政府让科学家们写出来的膳食指南比去圣经里抠字眼儿要靠谱,要相信那些政府官员和科学家也是上帝派来的(
人家家的神都管得好多,相比之下我们的面神真是懒散啊~不过还是我们的面神比较好,起码不歧视同性恋。RAmen!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